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学院整体思政工作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挖掘财政学、税收学等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天然优势,深化教书育人内涵,为培养拥有坚定政治立场和健康身心,具有家国情怀、财经思维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财税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全方位、内嵌型、多样性、案例式”的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示范课程和优秀案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一)全方位。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本学院开设的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和个性化平台上的各门课程。
(二)内嵌型。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融入各门课程的全过程,内嵌于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授课任务、教学大纲、授课内容和教学案例设计等各个环节。
(三)多样性。根据不同课程的授课对象、教学实施方案等差异,因材施教,采取形式多样且富有成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四)案例式。以案例教学为主要载体和集中表现形式,在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等过程中,充分体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基本原则
(一)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三)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四)注重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渠道。
四、建设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五)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以上各元素仅是宏观概括,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结合课程内容,梳理主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五、具体任务
(一)加强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的修订工作。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修订时,要紧扣“为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等问题,将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等诸环节。
(二)启动教学案例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各门课程以案例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政与专业相结合。每门课程中能够包含和体现思政元素的案例不少于3个(具体格式见附表)。学院定期将这些案例编辑成册,供全院师生教研所需。
(三)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教学系和教工支部每学期至少联合召开一次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题教研活动或党日活动。
(四)拓宽教学技能比赛形式。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纳入教学技能比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
(五)设立课程思政专项项目。学院每年设立课程思政项目专项课题,为课程思政提供经费支持。
(六)开展课程思政讲座培训活动。学院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来学院进行课程思政培训想做,重点对融入课程课题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
(七)开展示范观摩听课活动。对学院立项的课题思政课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全院范围的观摩听课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日常事务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各专业高度重视,把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组长:童玉玲、司言武
副组长:童光辉、高琳、徐丽玲
组员:凌晨、张帆、童幼雏、黄冠豪
(二)宣传保障。充分利用学院网页、微信平台等宣传媒体,大力营造“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舆论氛围,为“课程思政”工作的推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经费保障。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七、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实行,由太阳集团www0638负责解释。
2020年7月28日